宜城市纪委监委 |
|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3日 15:36 宜城市纪委监委 |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
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杨靖宇之子马从云见到了装在一只玻璃瓶子中的父亲的头颅标本。他跪倒在地,失声痛哭。离开哈尔滨前,马从云再次来到纪念馆,对着父亲的头颅磕了三个头说:“放心吧,爹,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老家在河南确山县李家湾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领导了多起农民暴动。1928年,他离开老家远赴东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第一路军总司令等职。1940年,杨靖宇率部抗击日寇,后壮烈牺牲。郭沫若曾为他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从离家到牺牲,杨靖宇始终没有回过家乡,但他的精神一直在其后人身上传承。他的后人们说:“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孩子可不能丢脸,可不能出孬种。”
抗联名将在战场上壮烈殉国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保安村附近的密林里,被数百日伪军包围,敌人不断向他逼近,喊话,劝他投降。杨靖宇此时已是孤身一人,患着重感冒,两只脚也严重冻伤,断粮整整五天了,随身携带的是三支手枪和230发子弹。
带队的日军头目远远地告诉他,几个抗联的叛徒现在都是伪警察队的指挥官,如果杨靖宇肯投降,一定会得到重用。“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杨靖宇斩钉截铁地回答:“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随后,杨靖宇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看劝降不成,也对杨靖宇藏身处猛烈开火,一颗罪恶的子弹击穿了他的胸部,杨靖宇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惨无人道的日军割下了杨靖宇的头颅回去邀功,还极其残酷地剖开了他的遗体,他们不能理解,被他们包围追击了5天5夜、没有丝毫机会弄到食物的杨靖宇是怎么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生存下来的?解剖的结果,没有在杨靖宇胃里发现一粒粮食,只有没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梗,指挥围剿的伪满洲国通化省警务厅长日本人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但在杨靖宇的家乡,他的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孩子却不知道,他们苦苦等待的亲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杨靖宇是1928年离开家乡的,临走的那一天,他对妻子说:“明天我要出趟远门,也许几年也不能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可没想到,这竟是与家人的永诀。他留下了两个孩子,儿子1岁多,女儿才刚刚出生5天。
1944年,独自撑起家庭17年、抚养儿女成人的妻子在对丈夫的苦盼中病故。病重期间,她将儿子马从云、儿媳方秀云、女儿马锦云、女婿张连清叫到炕前,拿着杨靖宇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叮嘱他们说:“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将来,等红军打回来了,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记住,你爹叫马尚德。”
1949年,确山解放。孩子们也曾向路过的解放军部队打听马尚德的下落,但没有人知道这个陌生的名字,更不会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烈士。一直到1951年,在杨靖宇生前的战友帮助下,有关部门历经波折找到了在河南确山农村生活的杨靖宇烈士的儿子和女儿。孩子们也才知道,杨靖宇就是他们苦苦等待的父亲马尚德。
英雄后人不能给英雄抹黑
1953年,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与儿媳方秀云应邀来到哈尔滨参观访问,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们终于见到了父亲的遗骸,装在一只玻璃瓶子中的父亲的头颅标本。马从云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在哈尔滨的日子里,马从云见到了一些父亲当年在抗联的战友,他们十分关心烈士遗孤,表示可以给他们夫妇安排工作,但马从云夫妇婉言谢绝了,决定还是回到家乡去。离开哈尔滨前,马从云再次来到纪念馆,对着父亲的头颅磕了三个头说:“放心吧,爹,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
后来,马从云考上了信阳铁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工作。在铁路局他兢兢业业,埋头工作,身患重病却不肯休息。1964年8月,马从云到江苏镇江出差,途中,肝癌病发,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7岁。他的妹妹马锦云在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到退休,1986年因病去世。
马从云临终前,对前来看望他的妻子方秀云叮嘱道:“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孩子可不能丢脸,可不能出孬种。”这年方秀云才39岁,正怀着身孕,4个孩子最大的只有14岁,最小的才5岁。靠她一个人的工资养活6口人,生活十分艰辛。有好心人劝她:就凭你们是杨靖宇烈士后人这个身份,有什么困难,都找政府解决呗。但方秀云却说:“就因为我这样的身份,更不能给政府添麻烦。比起我公爹、公婆当年的困难,眼下这点困难算什么。”她牢记丈夫的遗嘱,不向政府开口,工资不够生活,就自己想办法,捡破烂,糊纸盒,缝手套,千方百计也要把孩子们抚养成人。
方秀云不仅含辛茹苦地独自抚养5个子女,更以严明的家风家教,培养孩子们的品行和意志。在她的柜子里,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20世纪50年代她和丈夫去东北参加杨靖宇公祭大会时,从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来的。当时,在杨靖宇的墓前,一位抗联老战友送给马从云夫妇一块桦树皮,对他们说:“你父亲当年就是吃着这个和敌人打仗的”。从此,这块桦树皮就成了马家的传家宝。每到过年时,方秀云都会把这块桦树皮拿出来,告诉孩子们,要时刻谨记“你们是抗日英雄的后代,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爷爷抹黑。爷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与日寇战斗,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你们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将军的风骨代代相传
在严明家风的熏陶下,杨靖宇的孙子、孙女们从小就在心里树起了这样一个信条:爷爷是全家的骄傲,但绝不是后人可以依赖的资本。我们只有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多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爷爷。
后来,一位与杨靖宇将军生死与共多年的老战友给这5个孩子改了名字,名字中都有一个“继”字,从大到小依次是: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意思就是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杨靖宇烈士的后代,要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做无愧于烈士的人。
这几个孙辈中,长孙马继光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生病被误诊,成了聋哑人,一直在铁路上当普通工人到退休。孙女马继先、马继传分别在铁路上的土木工程师、当地铁路局财会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均已退休。
马继志1977年18岁时应征入伍,在部队4年,他谨记母亲的话:“记住爷爷,是在心里记。千万不要说出口,四处张扬。你说了,人家肯定要照顾,那样的话,你就不是爷爷的好孙子了,你就是不孝。”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肚皮的一侧划过,光荣负伤,荣立三等功,但没人知道他是杨靖宇烈士的孙子。1980年,马继志复员后当上一名火车司机,一直干到退休。
马继民也应征入伍,在南海舰队服役了4年,复员后,被分配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2005年,马继民到吉林省白山市参加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纪念大会时,靖宇县希望聘请他挂职担任县长助理,协助当地发展红色旅游。
为此,方秀云老人专门召集全家开了一个会,她说:“如果是商业行为,为个人谋私利,就是给将军抹黑,决不能去;如果是为将军当年奋斗、牺牲的地方群众谋福利,作为后人应尽这份力。”经过商量,马继民决定把组织关系留在郑州原单位,去靖宇县工作不要一分钱工资,协助当地搜集抗联文化,把抗联事迹、文化宣传出去,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改善面貌尽点力。上任后他很快就融入当地百姓中。现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和纪念馆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杨靖宇烈士的家风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绵绵传续。2014年,方秀云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10月30日, 92岁的方秀云老人病逝,她的临终遗愿,就是希望后辈继续把家风传承好,再苦再难也坚决不能以英雄后代的名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 2020 宜城市纪委监委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城市中华路18号 电话:0710-4224107 Email:clevernwt@126.com 备案号: 鄂ICP备17002392号-1 技术支持:襄阳政府网 |